畅谈未来 | 许国栋:发展海水淡化事业需要算大账

时间:2023-09-23 17:28:42

在今年3月未来新水务首次专家座谈会中,未来新水务专家工作组专家、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许国栋曾畅想海水淡化事业将带来无限水量,并建议构建以海水淡化为核心的沿海短程水循环。他所描绘的“水量无限”的场景,引发了行业关于未来生产生活的憧憬与想象。

为系统探讨海水淡化产业瓶颈、政策方向、发展路径、未来前景等话题,7月15日,未来新水务组织召开了新海淡国家战略专家座谈会”,得到行业密切关注。在会议中,许国栋就相关话题展开进一步探讨,他建议突破当前一些规章制度限制,算大账、兴大利,推动海水淡化成为国家水资源相关的重要战略。

为更清晰地传达概念、交流思想,本公号基于许国栋两次发言内容进行整合梳理,以飨读者。

未来新水务专家工作组专家、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  许国栋

以下内容根据嘉宾发言整理。

中国环境产业走过30余年,我在此期间经历两家企业从各类工业污水处理到城市污水处理再到现阶段的不同发展过程,对不同时期用户的需求感受到明显的不同。一方面,污染治理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后续也会逐渐向好。与此同时,在国家日渐发展的过程中,资源不够的问题更加清晰地显露了出来。环境问题最终成为了资源问题我重点关注的两类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都存在利用不够导致资源不足的问题。

就水务行业而言,如果把过去20年的水务行业称为“老水务”的话,它跟“新水务”的区别在于,过去20年人们需要更干净的水,未来20年人们需要更多的水。

本次座谈会主题是“新海淡”,我的理解,不是说有人找到了海水淡化的新方法、新技术,而是邀请大家聚在一起,用新的方法、新的眼光、新的视野去看待海水淡化这件事。我的发言主题也是出于这一理念,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推动,让海水淡化成为国家水资源相关的重要战略。

海水淡化的账怎么算?

要成为国家战略,就特别需要算大账、算长远的账、算很多常人不算或算不出来的账。

算大账,不能算小的工程技术账。在过去一年,我曾经和沿海很富裕的地方政府讨论过海水淡化,他们问我海水淡化吨价,我预估一个数字后,他们说,你的水比正常水价高两块钱,那怎么用?我想说,这不是我的水,是海水淡化的水。它与市政供水最大的差距不在于高两块低两块,而是市政水价不包括历史形成的大量与水资源和供水相关的基础设施的价格,而海水淡化是供到用户全成本的水价。此外,淡化水的价格,是可以无限使用海水的价格。

要算长远的账。我国是缺水国家,人均可利用淡水量很少,现在已经有不少地区开始缺水。随着经济发展,用水需求量会继续增加,加上气候变化对水源分配带来的不确定性,一些目前不缺水的地方,很可能即将面临缺水。我们在算水资源战略成本账时,也要从长远视角来算。

要算不太容易计算的账。在推动海水淡化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它与很多现行法规中的细节规定相违背,比如环评、排放标准等。我国实行分块管理,从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的视角来看,这些法规都是对的。但在当前的历史关头,水资源短缺是最重大的压力之一,整个国家应该兴大利、忽略小弊。

什么是缺水?

近两年,我总和人讨论什么缺水。缺水是没水喝、没水洗澡、没水洗衣服吗?我认为,不是说把水全用光、没水可用的时候才叫缺水。因为水有很强的自然循环属性,可能今天感觉没了但明天就会回来。实际上,生活用水大概率是不会缺的。

可能“什么叫缺水"这个问题应该由管理者来回答,老百姓回答不了。等老百姓直观感到缺水的时候,就是出大问题了。但我们仍可以从一些侧面的表述中寻觅答案。比如清华大学胡洪营老师认为,我们缺的不是生活用水,而是幸福的水、发展的水、生态的水。

我个人认为,缺水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长期缺水的环境,构成了我们对社会经济生活发展想象的天花板。缺水这件事如同温水煮青蛙,大家都慢慢接受、忍受着现状,本来应该发生的开心事,根本不会有人去想它。

每个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自然禀赋——天然拥有一些资源和优势。比如当年宜兴有土地、有加工业基础,就萌生了环保设备制造产业;北京有高校、有人才、有市场,就萌生了诸多环保高新技术企业、EPC工程项目等;香港人有资金,就很自然地在环保领域开展投资。所以,水作为资源也是一样的,当人们发现周围水量上限的时候,关于水的很多美好想象就会受到限制。比如说中国的中产阶级不会想象家里有一个游泳池,其实这在发达国家是比较常见的;耗水量高的工业企业也不会想象水量无限供应是什么样。缺水限制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力”。

实际上,水这样的资源一定要有余量、有韧性和充分性。对于某种资源,如果我们没有充足的余量,就不能掌握它,那就是缺。

所以我们需要打开它的可能性。就像我们修高速公路,刚修好的时候可能没几个人会上去开,那为什么我们还要修它?因为它打开了未来发展之路。有时候,一件事情做完后可能会很长时间都看不到直接效益,但我们还是要做,因为它是发展的可能性。

如何理解海水淡化?

我认为,海水淡化在技术和工程方面已经充分和成熟,在成本方面也已经和传统水源相差不大。

当前传统水源的价格,是基于长期以来在供水方面持续不断的资本投入和资产投入。就像传统电力系统一样,它之所以比新能源便宜,是因为我们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修建了大量电站,才降低了边际单价。与它们相比,海水淡化、新能源没有历史沉没成本,边际价格高,但毫无疑问价格会越来越低,这也是公认的事实。在新能源领域,很多专家表示,他们的目标是零价格,即单价低于0.1美元。在阿联酋,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与传统人类水源相比,海水是无限的。因此,如果形成了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基本水价,那么你想用多少就有多少。这一点,可以从以色列的水资源战略实践中看到效果:以色列的水资源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是自然资源,而是工业产出品,想用多少就有多少。这就是“自由水价”。

来自以色列的观点:海水淡化改变我们对水的看法

“水不再是自然资源,而且不再应该那样看待。通过海水淡化,水已经变成个纯粹的经济问题。水不再是一个如何生产的问题,而是多少钱的问题。如果把水看成生产出来的东西,这就完全变成了成本问题。只要准备付钱,想要多少水、多好的水,都可以得到。”

——以色列总理前高级助理、财政部预算处主任伊兰·科恩 Ilan Cohen

此外,我认为淡化水是个公平的水源。所谓公平,是指不会因为先发地区的发展而拿走后发地区的资源,让后发地区受限。对于海水的利用不会出现类似问题,它对整个沿海地区是公平的,且不会抢占后发地区的资源。

从哪里开始?

在我的构想中,希望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构建以海水淡化为核心的沿海短程水循环。我国海岸线城市贡献了国家经济总额的三分之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经济相对发达,具备应用海水淡化技术的先天条件。另外,随着海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成本逐渐降低,海水淡化能耗成本高的问题将被解决,构建沿海短流程海水淡化水循环将具备基础。这一水循环链条无需太长,一旦变长就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保水质,增加困难。

对此,有几条可以尽快探索实施的措施。

第一,梳理有碍海水淡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彻底打通行政许可和鼓励的通道,不能让国家战略层面的大事被个别规章制度限制。

第二,在沿海200公里范围内,对于新增的用水需求采用海水淡化,以此开始逐步代替传统水资源,并让弃用的那部分传统水资源回到自然中。

第三,建立国家海水淡化基金,以较低的资本成本(如2%),来支持所有海水淡化相关项目建设,包括管线建设,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海淡水价格。

最后,研究以海水淡化、丰水利民为核心的水经济,将其作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和就业输入新的动力,这也是海水淡化的本质意义。

我们的未来

如果我们能够顺利推动海水淡化事业,有几个愿景可以畅想。

第一,实现中国沿海200公里区域内水资源供应的量质俱佳、自由用水、可掌控可调节,为未来带来各种可能性——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第二,舒缓沿海上游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为了保证水质健康,沿海城市的上游两三百公里、甚至是三五百公里的沿岸企业面临大量污水处理压力,生态环境部对企业的监督是非常严格的,如果说把这个“气门芯”给拔了,上游处理的压力和很多压力都会减低很多。我们的未来应该是现代化的沿海、均衡的中部和生态的西部。

第三,也许用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摘掉中国缺水的帽子。

谢谢大家。

编辑 | 宜环

审核 | 王凯军

统筹 | 未来新水务工作组

-END-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