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戏腔唱法?为何《中国好声音》每年都有一次的戏腔唱法?

时间:2023-09-21 12:54:21

粉丝提问:如何评价戏腔唱法?为啥顶级歌手不唱戏腔?又为啥每年《中国好声音》都有一两次?

答:非声乐,美感是古汉语的仄声咬字逻辑,内容未到唱法级别,声乐难度偏弱,业余或T3水准定;

戏腔,这个原本是应该指代中国传统戏曲曲艺唱法的腔调,在当下实际成为了流行市场内古风歌曲的小嗓、尖细嗓弱京剧的流行跨界唱法。今年《中国好声音2023》第二期之中的《婚约》就属于较为突出的戏腔唱法。

从声乐的角度上讲,流行戏腔是不具备一个成型唱法体系的内容体量和艺术张力,更像是一种既定的小嗓、细嗓、高位置吊嗓子的音色技巧,在音色的强弱丰富度上是较为单一的,一般而言一个人的戏腔音色,是不具备第二种音色表现。大众对于戏腔的认知也是既定的单一音色,这在艺术层次上表明戏腔不具备一个唱法体系的基本属性:音色、音区的强弱处理。

戏腔的美感,主要是高位置的发音点上挂形成的古汉语仄声咬字美感,这种美感天然契合我们华夏汉族的方言审美。是的,从文化听觉审美上,戏腔的弱戏曲咬字对于南方人而言比普通话更具有尚古美感,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如下三点:

1:戏腔普遍需要换声点以上的高位置发音上挂,音色明亮度和喉位偏高,歌唱时喉位无法快速降低,会自然抑制汉语喉位波动的低音区调式劣势,声线芯体的颗粒度和明亮度一直很高。

2:戏腔的咬字天然具有去汉语拼音的四声音高、音准、喉位波动,所有的咬字逻辑都是中文平仄之中的仄声咬字,节奏更为强烈,契合文化审美。乃至于是超出普通话限制的古汉语“阴阳上去入”之中的“入”声咬字,而不是当下普通话未来照顾北方百姓的四声汉语拼音。即是,戏腔在语言逻辑上,更贴近古汉语,更贴近南方审美。北方人很难玩这个戏腔,因为缺乏方言的“入”声文化。

3:戏腔的声乐门槛偏低,本质上是戏曲弱化版,属于偏向于一招鲜吃遍天的技术性饭碗,打得就是一个招新去旧,而不是高专业的竞技性和艺术空间。

本质上,戏腔在声乐之内的定位,是并没有一个较好的地位,或者是说声乐艺术不会纳入流行戏腔这类跨界唱法,因为内容无法支撑一个体系,有较大的技术局限性、艺术局限性和受众的局限性。

以下主要从戏腔的声乐技术局限性、艺术局限、受众局限出发,做简单论述;

1:戏腔的声乐性门槛具有同性,复杂度偏弱,需要借助舞台、动作等辅助;

戏腔对于我们普通人的认知而言,普遍会有一个比喻是:捏嗓子叫,但实际上戏腔虽然门槛比较低,但是也需要业余水准的气息支撑才能完全掌握。戏腔的声乐门槛主要是以下三点:

1:声带闭合机能需要来到第二换声点的假声稳定闭合咬字,即是男生A4假声,女生D5假声的单音能力;这个实际上比一档男生F4,女士C5的强咬字门槛更低,真正的门槛是音准的视唱能力;

2:咬字点靠前的维持能力。流行戏腔和古典戏曲最大的相同点就在于咬字上,都是一个靠前咬字。为什么邓丽君的歌听起来会具有古典韵味?因为邓丽君的甜蜜唱法咬字逻辑也是较为靠前的。一旦中文咬字靠前,会天然具有古汉语的起伏平仄韵味。

但一定是靠前咬字,因为戏腔的灵魂所在就是靠前咬字的音头是仄声的破口音逻辑,而音尾更多的是一个平仄之中的平声收尾,如此平仄交替,每一个字天然的起伏感契合古汉语和中文的基础审美,咬字是戏腔最核心的韵味;

3:强声压能力。这个和第一个的声带闭合是相通的,因为戏腔的靠前咬字一旦支撑不足,就会导致声线的律动性较差,歌声会被一阵风刮乱。强声压也意味着普遍而言,戏腔的调式不能太低,C3-G3的男生低音区也无法完成戏腔,普遍都是在四组音区起跳,才具有基本的声带闭合压力。

而强声压必然就对应着一个高调式,高音区,这种高调式的美感,也是戏腔普遍会非常吸引人的原因,尤其是第一次听的时候会具有一个抓耳的效果。

这三点就是戏腔的所有要求,没有第四个了,咬字靠前、感受换声点、强声压三点的总和就可以较为轻松的掌握戏腔,而且是一招鲜吃遍天的那种,非常适合流水线的批量生产,尤其是是在网红歌手之中非常具有性价比。但性价比也意味着,不具备进步的空间,受众可能会喜欢一年戏腔,但是一旦他接触了流行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古典京剧唱法,他会瞬间抛弃流行戏腔。

我们可以以京剧唱法和流行戏腔做一个直观的门槛对比:京剧的声乐门槛如下:

1:三年吊嗓,找寻高调式的咽音芯体;2:五年水磨工夫只练咽音,方可登台;3:十年咽音小成,越唱嗓子越亮,且初步具有护嗓能力,舞台表演走入艺术化的强弱处理,而不是第一耳朵的明亮与否;

从声乐本质上,京剧唱法他的发展方向是走一个专业技流派——咽音。将咽音训练发展到极致,一开口就是强声压、高调式,且咬字浑然天成的水磨工夫,这种水磨工夫下会形成不同的流派审美,进而分化受众。但是流行戏腔不能分化受众,他只能成为喜欢戏腔的受众心中的样子,不能有任何的更改。

换句话说:京剧也好、昆曲也罢,他们的人才培养成本很高,高成本下什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追求,会自然而然发展出不同的流派和文化审美,而戏腔的低门槛不具备任何艺术性追求,只有三个月一波的古风歌手在疯狂滋生。

大白话的意思:戏腔的门槛过低,竞争内卷过于厉害,而当有戏腔歌手想要有所突破,审美但凡具有专业性能力,就完美可以投入到了流行唱法领域,就会被戏腔圈子产生较大的风格标签定性为不属于戏腔。本质上戏腔就是一个自循环的圈子文化,和声乐关系不是很大。

2:戏腔的艺术局限性和受众局限性;

我小时候也喜欢戏腔,尤其是在初中、高中的时候,非常痴迷。但是到了大学、出了社会就逐渐无感了。为什么?因为戏腔的表现形式都是千篇一律,无法满足你看到尔虞我诈,强弱分明的社会年龄审美。人的审美会随着自身的阅历不断前进,但是戏腔不会。他会陪伴你一段时间,但是最终你终将无法从戏腔上获得当初的悸动。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戏腔的艺术空间的确不是很大,具体如下

1:戏腔音乐的制作逻辑,普遍都是重歌词,轻作曲、编曲、制作;戏腔歌曲普遍都是三分钟热度的快餐型,一个月一首这样短视频那几句很好听,但是整首歌低水准。

2:戏腔歌曲唱法具有较大的声乐局限性,当一首歌确定为戏腔时,就意味着必须要把核心的副歌桥段给戏腔让出来,如此就必须制造反差感,作为声乐的核心。而反差感一旦【强】的音色、音域、声部确定,【弱】的一方可选的逻辑也不过两三种。这种审美的既定逻辑,即使是周杰伦的《霍元甲》生命力也不如《园游会》、《暗号》等歌曲。

3::对于戏腔的主要受众——古风歌手,他们大部分都不具备一个基本的乐理、作曲、编曲、制作能力,而恰恰古风圈欣赏音乐的本质上是欣赏一种宋词类似的古风填词,而不是音乐本身;

4:戏腔的人才专业能力普遍缺乏进步的市场动力,因为受众无法理解太复杂的古风音乐,甚至于说古风就是要简单最佳,最好就是传统五音套路和弦的基础变化,不要进行过多大小调的复杂变化。

综上,戏腔属于商业市场上的一个小技巧,偶尔听一下就当个小菜即可,但不建议作为主要审美风格。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