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南:沉浸式小戏小剧 唱“火”沂蒙红色故事董明珠和孟羽童,分开不过半年,输赢已见分晓

时间:2023-09-17 19:10:57

土屋、石墙、木头窗棂,屋门口挂着成串的红辣椒和大蒜……院中,石磨旁边,一名八路军战士正在教梳着麻花辫的“识字班们”认字,身后的一块小黑板上写着:抗战必胜……

“乡亲们,你们都来了?哎,三妮,昨天学的几个字你还认识不?”

“认识,这个念‘中国’,那个念‘共产党’,那个念‘抗战’……”

近日,在红嫂家乡——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一处农家院内,游客们坐在长凳上,专心地观看沉浸式红色情景剧《识字班》。

沂南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当地深入挖掘红色故事,创新表达方式,利用一个个古院落,打造出9部群众性小戏小剧。其中《妇救会》《跟着共产党走》分别在全省小戏小剧评选和“大擂台”中获一等奖、金奖。缝军衣、烙煎饼、抬担架……这些沉浸式情景剧演出,以红嫂故事为主线,还原了20世纪40年代初,发生在沂蒙大地的感人场景。

小剧的演出时间为10分钟左右,以“小切口”形式,演员大多是当地农民和文艺爱好者。调试耳麦,整理服装,同时不忘和同事认真进行着细节上的交流……作为情景剧《妇救会》的一名演员,演出开始前,杨素华认真做着各项准备工作。

今年61岁的杨素华,是沂南县马牧池乡北村人。“我们村就有不少红嫂,红嫂的故事就发生在身边,我是听着红嫂的故事长大的。现在,我演红嫂、唱红嫂,我为有机会讲好红色故事而自豪。”杨素华认真地说。

没有舞台,演出在真实搭建的农家小院、战地医院中进行;没有特效,演员真情实感地演绎着军民鱼水情深。在红嫂当年居住过的地方,演员们说当地话、演当地事,深情质朴,受到游客欢迎。

“以前只是参观红嫂纪念馆的时候,了解到沂蒙红嫂这个群体。如今通过代入感的演出,在现场更能体会到红嫂精神的伟大,这样的形式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来自日照市莒县的游客于祯茂观看了演出后,深有感触地说。

“游客进入小院后,可自主观看或参与到演出互动当中,让他们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沉浸式情景小剧的推出,有效地推动了红色文化传承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今年2月,沂南县《群众性小戏小剧沉浸式演出》项目,成功入选由中宣部、文旅部和国家发改委组织遴选的“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如何让小剧走出小院,走进群众?沂南县抓好创作演出、结对互助、示范带动、机制建设,让沉浸式小戏小剧立得住、演得好、叫得响、搞得活。

针对沉浸式情景小院剧短小、灵活,深受群众喜爱特点,当地把《沂蒙四季》艺术团纳入“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项目中,让小戏小剧走进校园、走进社区,为群众提供优质文化食粮。

2022年秋,《跟着共产党走》《妇救会》《民兵连》等小院剧,分别走进了沈阳航空航天学院、孟良崮沂蒙精神教育培训中心、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临沂市群众性小戏小剧展演月等多个场合。今年4月底,3个小院剧作为“沂蒙精神进机关”流动党课走进省政府礼堂,为300多名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演出。

截至目前,沉浸式情景小剧已演出近4000场次,观众达20多万人次,成为沂南文旅产业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的“金名片”。

(中国西藏新闻网)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