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春茶解千愁,苏东坡一句感叹流传了千年新华社客户端2020-04-21 17:27

时间:2023-09-09 10:46:29

若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文人,苏轼无疑最具竞争力。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却算不上一位政治高手,他一生率性直言,不畏权威,屡入政治旋涡,在贬谪路上曲折,直至在回京途中去世。他曾以三个放逐之地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历史无意成就一位政治官僚,却有意磨砺出一位文坛巨匠。从西蜀峨眉到江南钱塘,从黄州东坡到惠州烟雨,从颍州西湖到儋州海滨,苏东坡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用自成一派的诗词书画记录所见所感。长期贬谪人生,赋予苏东坡别样的世事思考,也赋予他行遍大好河山的脚力——他好交友、好山水、好美食、好饮酒、好品茗,一瓢饮一箪食不改其乐。“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东坡尤好茶,他种茶、煎茶、饮茶无不精通,笔下更有几十首咏茶诗,在杯盏之间吟出脍炙人口的名篇。正逢春茶时节,不妨在苏轼的三篇名作中,品茗小憩一番。

杭州试院饮茗——未识古人煎水意《试院煎茶》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峨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情相随。不用撑肠挂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试院煎茶》写于公元1072年,苏轼时年35岁,刚调任杭州通判。一年前的汴京,苏轼上书神宗谈论新法弊病,惹怒了宰相王安石,被排挤出京,东下杭州。当时,苏轼刚过而立之年,还没有遭遇乌台诗案的生死挣扎,更没有经历黄州惠州儋州的风霜雨雪。江南的和风细雨,赋予苏轼无限灵感;官场的无限失意,也让苏轼再思考。在《试院煎茶》中,苏轼道出了茶与火、水的关系,讲究煎茶的火候,似乎是一种人生反思。“蟹眼”喻水初沸时小气泡,“鱼眼”喻水更沸时的大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水沸之声如风吹松林,磨下的茶粉纷然落下,倒在茶碗里旋转,上面激出如飞雪般的白沫。诗中还有一句“贵从活火发新泉”,所谓“活火”是扇子不停扇出来的炭火,炭火充分燃烧,泉水沸腾一定程度,才能泡出好茶。苏轼更联想到,李约为朋友亲自煎茶,文彦博为朋友拿出珍贵茶具,文人饮茶讲究以诚以礼相待。煎茶如做人,当讲究分寸,恰当好处,不温不火。苏轼把烹茶描述如此精妙传神,爱茶可见一斑。 密州诗酒年华——且将新火试新茶《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此词作于1076年暮春,苏轼时年39岁,刚由杭州移职密州(今山东诸城),他登临超然台眺望春色,触动故土情怀,写下此词。诗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习习,柳枝飞舞,登上超然台远眺,护城河春水与满城春花成一色。更远处,家家户户都在濛濛细雨中。寒食节刚过,酒醒后感叹不已。别再对老朋友诉说思乡之情了,姑且点上寒食节后的新火,煮上明前茶,赋诗饮酒,莫辜负这大好春华。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斜柳、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寄托思乡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怅惘。但苏轼总能找到精神支点,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也真实反映出他在密州时期的自我排遣,一如“超然台”的境界。诚如后人点评,词间有淡淡的惆怅,更多的是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 苏轼并没能超然下去,一年后他调任徐州知州,写下著名的《放鹤亭记》;三年后,他又调湖州知州,给神宗上《湖州谢表》引来乌台诗案,跌入人生谷底。

儋州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这首诗作于公元1100年春天的儋州,也就是苏轼去世前一年,彼时他已经63岁。苏轼在《汲江煎茶》中口述煎茶之道,犹如人生终极思考——煎茶要用流动活水和旺盛猛火烹煮,亲自到钓石处打来清水,明月倒影在江水,用大瓢将月影之水存入瓮中,再用小杓分取装入瓶中。茶煮沸时,茶沫如雪白的乳花翻腾,水沸声如松林间的狂风震荡,茶香让人不禁多喝了好几碗,饮罢坐听海南岛荒城里的长更与短更传来。一生飘零,行将就木,回顾一生,欧阳修的提携,王安石的排挤,司马光的橄榄枝,连同宋神宗、哲宗的雷霆雨露,都化作儋州海风悄然散去,唯独留下一位荒城里的白发翁,大半夜去江边取水煮茶,执拗地坚守着茶饮之爱。寂静的月夜荒野,取水、烧火、煮茶、品茶,人生迟暮的苏轼,饮下的不是茶,是一轮江月,是大梦人生。作者:陈城校对:孟晨晨监制:潘若佳监审:史先振

举报/反馈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