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多年!曹操注、郭化若译《孙子兵法》插图珍藏本全新上市

时间:2023-09-09 08:18:19

原标题:畅销多年!曹操注、郭化若译《孙子兵法》插图珍藏本全新上市

今年上半年,随着电视剧《狂飙》的热播,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带火了《孙子兵法》。剧中,高启强将《孙子兵法》的军事哲学娴熟地运用于商战之中:

“围师必阙,穷寇勿迫。如果你围剿敌人,你有制胜的把握,也一定要留一个缺口,让他逃跑,否则他会做困兽之争;如果敌人已经到了绝境,你一定要适可而止,否则他会拼死挣扎。”

“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都出自《孙子兵法》。这本兵法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军事著作,历来为古今中外军事家们所重视。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最先对《孙子兵法》作了注释,他称赞是书道:“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后来注家蜂起,是书遂大行于世。

《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以日本为最早。早在公元八世纪唐玄宗在位期间,日本遣唐学生吉备真备就将《孙子兵法》携带回本国,并亲自进行讲解。十八世纪后陆续出现法、英、德、俄、捷等文译本。就连拿破仑都曾有言:“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曹操注、郭化若译《孙子兵法》

插图珍藏本全新上市

来源 | 上海古籍出版社

01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孙子兵法》?

对于后世来说,《孙子兵法》的意义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吗?其实不然。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谋略智慧,可广泛地运用于政治、经济,乃至个人生活等各方面。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

“《孙子兵法》所提供的是没有时代界限的处事原则,我相信无论对政治家还是对各种企业家来说,它都是可以学习的老师,可以获得指导的经典。”

关于战略,《孙子兵法》主张在战略谋划上做到胜敌一筹,“多算胜,少算不胜”,强调“知彼知己”、“知天知地”,提出了著名的“五事”“七计”理论。 “五事”即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通过计算、分析敌对双方各自有利或不利的条件,在战争准备上做到积极稳妥,周密细致,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这些关于战略谋划的要点,无疑可无缝衔接于当代社会的政治外交、商业经营、企业管理等方面,值得政商界人士反复研读体会。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将其奉为圣典:

“《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不仅政商精英们可以从《孙子兵法》中吸取精华,用于政治外交、企业经营等方面,作为职场“打工人”,我们也可以将《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智慧,运用到工作与生活之中。

比如《孙子兵法》中说:“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 ; 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这段话告诉我们,做事情必须兼顾到利害两方面的条件。在不利情况下要同时看到有利条件,才能提高信心;在顺利情况下要同时看到危害的可能,才能解除可能发生的祸患。对于职场人来说,这是一条值得深思的忠告。

《孙子兵法》中还提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这句话是说,善于作战的人,要善于造成有利的态势以取胜,而不苛求将吏的责任,而所谓造势,就如同从千仞高山上转动圆石滚下来一样。这其中蕴含的精妙的管理智慧,足供职场人士参考。又如“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这提醒了团队领导者应恩威并用、赏罚分明,才能更好地管理团队。

《孙子兵法》中类似的金句箴言简直俯拾即是,没有过于抽象的义理,也没有不可捉摸的玄虚宏旨,总是那么平易亲切,那么贴近现实,令人感慨古人的智慧、明达与通透。我们可以体会其中蕴含的哲学,将其灵活转化,运用到个人工作与生活中。若仅以兵书视之,甚至以为其内容是在鼓吹战争、江湖厚黑、阴谋诡计,那么你将会错过一本启发智慧的人生宝典。

02

“前有孙子,今有郭子”:

畅销多年堪称经典的《孙子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了著名军事家郭化若所著《孙子译注》,此书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一版再版、畅销不衰。郭化若将军长期研究《孙子兵法》,首起现代注译《孙子兵法》之新风,不但为全文作了校勘、注释、今译,还撰有题解及考订、评论文字,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浅显易懂。他不仅为现代读者提供了适合阅读的新版本,对普及《孙子兵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以其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对后来的孙子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郭化若(1904—1995),福建福州人,青年时代起即投身革命,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几近完整地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参与及领导的各种武装斗争的全过程,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曾是毛泽东的军事高参,被毛泽东誉为“前有孙子,今有郭子”。他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孙子兵法》,用力至勤,硕果累累,享誉海内外,可谓当代《孙子兵法》研究的泰斗级人物。

那么,郭化若将军译注的《孙子兵法》,经典之处在哪里呢?

第一,他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信、达、雅的白话译文,其注释、校勘部分又有很高的学术水准。据著名孙子研究专家吴如嵩将军回忆:

“他常常对我讲,《孙子兵法》有很高的修辞艺术,译成白话要达到它那辞如珠玉的神韵,做到信达雅,非下一番苦功不可。他的译文典雅古朴,遣词审慎,余味无穷……了解《孙子兵法》研究状况的人们知道,当今众多的《孙子兵法》译文中,没有哪一个作者像他那样用了这么多的气力,因而也没有任何一部译著能够超过他。郭老治学十分严谨,既不轻易从众,也不私心妄断,一字一词必须亲自查证,遇到难以判断的问题,宁可存疑……他的这一存疑待考的老实态度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科学态度。”

第二,他直接得到毛泽东的指导,有长期的军事实践、特别是高层的指挥经验,又是一代儒将,所以能够深刻领悟孙子的思想精髓,作出精准而贴切的阐释,并举出一些战争实例加以拓展说明。

第三,他为《孙子兵法》所作的题解、试笺部分,既总结了《孙子兵法》各篇章、段落的核心思想,又能结合自身长期的军事实践及对军事理论的思考,对孙子思想作一定的反思与补充,以更好地指导现实问题。

除了郭化若将军的译注内容本身经典上乘,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孙子译注》还特别加上了从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中辑出的曹操的注。曹操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自著兵书十余万言(即《孟德新书》);他撰写的《孙子略解》(又称《孙子注》),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先河。但其著述大都亡佚,从其《孙子注》和存世的军事文书以及《三国志》等史书中,可窥见其军事思想。曹操的《孙子注》简洁明了,切中要旨,对后世影响极大。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孙子译注》将孙武、曹操、郭化若的军事思想融为一书,以俾读者把握我国两千年来兵学之精华,故能一版再版,畅销不衰,堪称经典。其中2006年再版的《孙子兵法》,在豆瓣有2.5万人读过,打出了9.4的高分。

豆瓣读者评价道:

【曹操的注】、【校勘】对深入研究者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注释】解释详尽,包含了通假字、其他著作意思相通部分的对比引用等,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试笺】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孙子的思想做了分析,知其利弊。‘孙子兵法’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个人来说,即是分析其本质思想,转化为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技巧,古为今用,为我所用。

曹操的注,郭化若的校勘、注释、译文,为这版本增色不少。特别是,校勘还参考了《宋本十家注》、《武经七书》中《孙子》和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竹简,标明异同,很喜欢。

这一本《孙子兵法》应该是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较为通俗的最好的一本 ! 《孙子兵法》成书于先秦时期,古代就有‘十一家注孙子’,可见其杰出以及受推崇之程度。当然,其中也包含大量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

03

可读可赏、形质兼美的

《孙子兵法(插图珍藏本)》来咯!

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可读可赏、形质兼美、足供珍藏的版本,我们对《孙子译注》进行了全面升级,在版式、装帧、纸张、工艺、印刷、赠品等方面精心打磨、反复调整细节。在与设计师、印厂的无数次沟通拉扯之后,《孙子兵法(插图珍藏本)》,它!来!咯!它终于!来!咯!

那么,我们究竟对《孙子译注》做了哪些“升级改造”呢?

首先,重新设计内文版式,使版面疏朗醒目、容易阅读,内文选用80克艺术纸,全书黑、红双色印刷。将曹操注释散入正文相应位置中,标以红字;注释、译文、校勘、试笺各版块也以醒目的红字标示;13篇的篇章页也做了黑色分隔的独特设计。

其次,在正文中加入50余幅来自北宋兵书《武经总要》中的武器装备版画,专色印刷,精美典雅,供读者观览中国古代兵备之丰富多样。《武经总要》是北宋仁宗朝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兵书,也是一部集当时及古代兵器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兵书。书中的营阵、兵器、器械部分,每件都配有精致的版画插图,是研究中国古代兵器史的极宝贵资料。

第三,封面装帧设计全面升级,书籍本身采用布面精装锁线的形式,运用烫印、丝网印刷等多种工艺,外加用艺术纸纯手工装裱的弓形函套一个,另有纸盒保护,精美隆重,值得珍藏、赠客。

第四,随书附赠明代“画仙”吴彬绘《岁华纪胜·阅操图》复刻长卷一幅,来自《武经总要》的兵备版画书签四枚。《岁华纪胜图册》绘制于明朝中后期,因是记录一年中的各月庆典,总计有12幅画,其中最为特殊的一张就是《阅操图》,它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阅兵场面,细节精湛,刻画生动,有很高的艺术及史料价值。四枚兵备版画书签,选用黑色素棉纸、印金工艺,设计感与质感并具。

《孙子兵法》实为不可不读之书,期待这版内容深入浅出、形式精美典雅的《孙子兵法(插图珍藏本)》能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严晓星:漫谈金庸|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徐新对话刘成|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袍哥》| 《年羹尧之死》| 《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旧影新说明孝陵》|《光与真的旅途》|《悲伤的力量》|《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传奇中的大唐》| 《理解媒介》|《单向度的人》|《陪京首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乡土中国》 |《白鹿原》|《冯至文存》|《在城望乡》 |《海阔天空》 |《遗产的旅行》| 《城堡》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了不起的盖茨比》 |《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湖中之云》|《社会变革的棱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资讯排行榜

  • 每日排行
  • 每周排行
  • 每月排行